深浅模式
在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工作,最大的区别其实在于技术栈和业务节奏。互联网公司更强调敏捷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,比如分布式、微服务、智能体等;而传统公司则更注重稳定性和业务流程的规范。
Java 生态体系
Java 的生态非常庞大,核心基础包括:
- 面向对象编程:Java 的根本思想,便于代码复用和维护。
- 集合框架、多线程、JVM 调优、SQL 优化、反射与动态代理、JDBC:这些都是日常开发中绕不开的基础能力。
在学习这些内容时,光会用还不够,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去了解其底层原理。只有理解了底层机制,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快速定位和解决,写出更健壮、可维护的代码。
Java Web 与主流框架
Java Web 开发通常从 Servlet 起步,逐步过渡到更高效的框架:
- Servlet:最基础的 Web 组件,理解其原理有助于后续框架学习。
- SpringMVC、Spring、MyBatis、SSM:主流的企业级开发框架组合,极大提升开发效率。
经验与能力
所谓“几年经验”,其实是指你是否具备与工作年限相匹配的技术能力。例如,三年经验的开发者,应该能独立完成常见业务模块的开发,并对 Spring 等主流框架的原理有一定理解,能看懂部分源码,掌握自动装配等核心机制。
分布式与中间件
分布式,就是把业务拆分到多台服务器上协作,提升性能和可靠性。比如分库分表、读写分离,都是为了解决单机瓶颈。
中间件,是连接和支撑各个系统的“工具箱”,让开发更高效。常见中间件有:
- Redis:高性能缓存,也常用于分布式锁。
- 消息队列(MQ):系统解耦、流量削峰,常见有 RocketMQ、Kafka。
- Docker:容器化部署,保证环境一致、易于运维。
- Dubbo、SpringCloud、SpringCloudAlibaba:微服务框架,支持服务注册、RPC 调用、配置中心、分布式事务和分布式锁等。
- Elasticsearch:分布式搜索和分析,适合大数据检索。
- 分库分表、读写分离:应对大数据量和高并发的常用方案。
这些技术让系统更灵活、可扩展,也是现代后端开发的基础能力。
评论